对一战时期的英国而言,美国意味着什么?
叛贼,乡巴佬,暴发户,没文化的土鳖,混血杂居的恶棍。
美国有钱人也承认自己根基浅薄,他们当时流行娶欧洲破落贵族的女子为妻,也是承认“老欧洲”的体面,并且想蹭点光。
可等一战结束,大英的衰弱肉眼可见,已经维持不住“日不落”帝国的体面。“英联邦”也逐渐离心离德,转而投靠美国。
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盎格鲁-萨克逊”后裔全都朝美国靠拢。就连南非都去舔美利坚屁眼。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成了“山巅之城”“新罗马帝国”。很多明星都来自英联邦。比如查理兹·塞隆和埃隆·马斯克来自南非。
如果时空重启还是这个结果,英国被选者是万万不可接受的。还不如趁现在大英国力如日中天,下决心一口干翻美利坚算了。
但这种高难度的战略转向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的。美国人也不是傻子,英美之间的大西洋也不是随便能跨越的池塘。
灭国之战必须是雷霆万钧,绝不能给对手喘息之机。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动用阳谋,逼得美国军政界手足无措,方能摧枯拉朽。
最好的状况是把美国海军从西海岸调走,甚至连东海岸都不待,全数压到西太平洋去找中国麻烦。
参考二战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在41年底偷袭珍珠港,美国要过四五个月后才发起零星反击,半年后才依靠国力逐步碾压日本海军。
现在中日联手,相对美国而言,海军依旧不占据优势,但并非被碾压的局面。况且“圣光”完全可以夺占关岛后就止步,等着美国海军上门送死。
陆基的“预警-1”在快速升级,且基于“轰-2”机体设计的“预警-2”同步上马。其更大的航程和更长滞空时间对于监控大海有巨大便利。
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在一步步前进,雷达的探测范围和精度都在加强。如果中英携手,技术进步只会更快。
这个技术优势在近几年专属中国,不好好利用可太浪费。
现在美军在珍珠港,中途岛,威克岛等地可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等其海军主力跨越整个太平洋跑到第二岛链,英国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背刺绝杀。
跨洋远征绝不是派几支舰队出去就行。日俄战争中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绕了大半个地球去送人头,是世界军事史的反面典型。
不是大不列颠吹嘘自己,在一战期间谈论海军,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唯有它能做到天下布武。
这设想非常诱人,但“圣光”会不会帮忙?
英国根本守不住东南亚,连带大洋洲也守不住。中国绝不会让英国人把即将失去的领地当筹码再送给自己。
大英能给中国开出什么“无法拒绝的好处”?每个局内之人都想知道。
18年10月,一架英制“三叉戟”客机从伦敦出发,途径巴黎和罗马,穿过中东抵达印度,耗费五天时间降落在缅甸的曼德勒。
中国国防军此刻已控制这个缅甸中部重镇,正慢条斯理的修建通往仰光的道路。中南半岛即将到手。
仰光有英军一个团,澳新两个师,印度三个师,不到五万兵力。他们面对层出不穷的缅甸游击队是焦头烂额,只能自保。
接到周青峰转发的消息,帝都的“圣光”常委也是非常好奇。外交部的王外长亲自赶往曼德勒,面见偷偷来访的英国被选者特使。
双方会面不落笔墨,先谈构想。
英方坦然询问中方对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否有兴趣。中方也明确告知,在当前状况下,自己对挑战美国毫无兴趣。
英方开始提出筹码,比如提供一些大型工业设备强化中国实力。中方摇头。
英国整体工业优势确实超过中国,但双方技术水平其实差不多。美国一样可以提供同样设备,且不需要冒多大的政治风险。
“放任中国吞下东南亚乃至大洋洲呢?”
“这本来就是今后五年将被中国夺取的地方,不能作为筹码。”
“交换双方掌握的‘未来科技’呢?”
“有点兴趣,但中德日自己的储备也不少。另外目前欧洲大战,很多欧洲小国被选者也在出售自己掌握的‘未来科技’复制品,中国获益良多。”
“如果中英联合研制核武器呢?”
“中国正在国内和朝鲜开采铀矿,同时进行核反应堆预研。但核武器要调动的国力实在太大,目前只能是稳步推进,有限的电力要用于工业和民生。”
谈了半个小时,双方算是进行了有建设性的对话,充分了解对方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