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书盟

天心书盟>这世界危在旦夕顶点 > 第六十五章 中亚战场(第2页)

第六十五章 中亚战场(第2页)

西北这地方动不动就上千公里,沿途戈壁倒是适合装甲部队快速推进。可后勤油料难上加难,哪怕克拉玛依的炼化厂一期已经建成,年产量只有可怜的十万吨。

中亚五个斯坦看着荒无人烟,其实是守着金山讨饭吃。这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临近波斯湾。

兵团政委倒是知道中央为何让周青峰来西北调研,实在是对俄共“布”有点怕怕。列宁那伙创业团队不可小觑,万一让他们掌握俄国政权,中亚战局肯定有变数。

“中央判断美国政局会在极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太平洋战争会随之随爆发。国务院已经未雨绸缪将军费开支提升五倍,但谁也说不清未来。”

中国也面临东西两条战线,周青峰此来就是要确定今后跟俄国的停战线画在哪里合适?目前来看,这将有西北的工业实力来决定。

乌鲁木齐能生产更多的钢铁,克拉玛依能炼化更多的石油,伊犁能产出更多的牛羊粮食,就会有更多的军队开进西域,打下更远的疆域并站稳脚跟。

兵团政委低语道:“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业投资,尤其是克拉玛依的油田和炼化厂需要提升的五十万吨年产量,否则根本经不起大战消耗。”

就在周青峰抵达乌鲁木齐,俄共“布”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也抵达中亚重镇塞米巴拉金斯克。

这里是额尔齐斯河畔的港口城市,有铁路和水路通航,沿着河流可以一直抵达中国控制的阿勒泰地区,是目前俄军中亚方面军指挥部所在。

普大帝倒戈后,俄军立马垮台,将领和军官们都丧失了胜利信心,就等着新政府对中德谈判。

但对刚上位的苏维埃政府来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眼前——中德都没有停战的意思,还想继续在俄国身上剐几块肉。

托洛茨基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肩负改造沙俄军队为俄共红军的重任。他继续任用了原沙俄的将领,并试图在前线打开局面。

相比咄咄逼人的德国,近一年来相对平静的中国似乎更好对付些。托洛茨基来到中亚前线就是想鼓舞士气,并打上一个胜仗换取更好的谈判条件。

就在托洛茨基抵达塞米巴拉金斯克的当天,他看到一线部队用蒸汽船从水路运回的战利品——一辆被炮火摧毁的中国战车。

“这是中国人的新型战车,过去从未见过。”在前线指挥的沙俄近卫第三军军长博拉特中将接待了托洛茨基,并向对方介绍战况。

中将阁下还穿着沙俄军服,满眼血丝。他在中亚跟中国军队交手好几年,在中俄正式宣战前就利用己方交通和后勤优势压着对方打。

之前有英法支援,俄军还能地面和空中打的有来有回。可随着中国不断向西北调集大军并进行工业建设,近卫第三军不得不持续后退。

港口的吊机将蒸汽船上的被毁战车吊起,能轻松带动二十吨重物的钢索紧紧绷直,却无法撼动船甲板上那坨钢铁。

“我手下的第六十七师缴获这辆战车,战报说它在被击毁前打垮了一个连的防线,四门战防炮向它集火都无法摧毁,最后是它自己压中一颗重型地雷才停下来。

可后来这家伙充当固定炮台继续输出火力,直到我们的支援部队封堵防线缺口,逼得中国军队后撤,它才被丢在战场上。”

博拉特中将的话满是丧气。托洛茨基对此非常愤怒,硬生生的反问道:“这是中国人丢下后,被你们捡回来的?”

“可以这么认为,这已经很不容易。”

中将摇摇脑袋,话语的重音落在“很不容易”上。

“正常情况下,中国军队会在撤退时彻底炸毁他们留下的重装备,甚至不惜调来轰炸机。尤其这种重型战车更是第一次被我们弄到手。”

由于担心中国的夜间轰炸机来袭,港口施行灯火管制,只有少数经过精心遮掩的微弱灯光提供码头照明。

当发现码头吊机无法卸下运来的中国战车,河道港口管理局又调来一辆吊车予以协助,折腾一个多钟头才完成这项工作。

战车炮管被人为炸开,像扭曲的铁条。车体前部倾斜装甲上满是弹痕,却没有一处被击穿。

来自喀山炮兵军工厂的技术员绕着战车转了两圈,随后爬上炮塔,钻入其内部。没一会他们钻出来报告说,炮塔内也被炸的七零八落,天黑难以辨识。

托洛茨基看到炮塔上画了个恶兽的图案,图案下是十二个红星。恶兽张牙舞爪,形状狰狞。每一个红星代表其车组战绩,摧毁了十二辆俄军战车。

博拉特中将狠狠骂道:“这不知名的恶兽是中国第九装甲师的标志,驾驶它的是个王牌车组。这个师一贯以胆子大著称,经常远距离突袭我们的防线,非常难对付。”

托洛茨基第一次见中国战车,更第一次听闻什么第九装甲师。他不理会其战场传闻,只知道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政府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

“既然非常难对付,那么更要对付它。我来此地就是为解决难对付的敌人。就以这个第九装甲师为目标吧,干掉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