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把这些全部摘掉了,他要将时长保证在2个小时之内。
前期铺垫,张辰只准备两个镜头。
一个是黑人科学家和印度裔科学家讨论灾难原因的那一幕。
另一个就是男主带着女儿去黄石公园,发现湖泊干枯的那一幕。
两幕铺垫后,马上进入第一个小高潮,整体节奏控制在15分钟的位置,这样更容易让观众入戏。
今天要拍的是开头第一场戏,就是黑人科学家和印度科学家讨论地壳发生变化的那一场。
“那次太阳耀斑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的中微子都发生了变化,看到这是什么了吗?”
印度裔科学家说完指着仪器上的画面,黑人科学家惊讶的张大了嘴:“他们正在给地核加温?”
“是的,就好像微波炉的原理一样……”
随着印度裔演员的话音落下,一座地井的盖子被打开,雾气散开之后,里面是咕嘟冒泡的地下水,就好像沸腾一样。
“哦天啊,我们有麻烦了,这样的事情我必须通知总统……”
“咔,过了~”
张辰翻看回放,很满意。
这虽然是第一幕,但非常重要,算是从科学角度解释了地球突变的原因。
罗兰·艾默里奇的作品在这方面做的都非常好。
电影里的解释必须能让普通观众听懂,又不能太深奥。
《后天》是因为南北极调转,《2012》则是因为中微子加热了地核。
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至于这个理论是否可行,这当然是咨询过剧组的科学顾问团的。
没错,是团,由众多的科学家组成,关于地质的,环境的,海洋的……
电影里所有的镜头都要经过他们的确认。
地壳位移是否可能?
地壳移动引起的海啸是不是电影里描述的那样?
科学顾问团必须保证电影里的镜头不会与科学相悖。
张辰鼓掌,第一个镜头顺利完成。
美国剧照和中国剧组一样,都很迷信。
第一个镜头一次过,都被视为好运的象征。
但张辰更多的是感叹好莱坞的演员资源丰富,老实讲,这些底层演员真的非常好用。
他们很优秀,一个个的演技不俗,但在好莱坞几年如一日的却只能拿到一些小角色。
这些人就是在拼,拼某个小配角突然就红了,那一天,就是他们转运的时候。
相比之下,像梅根·福克斯那样的妖艳贱货却轻松拿到了女主角,这个世界公平吗?
当然,也不一定轻松。
据说爆炸贝的体重可不轻。
接下来的十几天,张辰拍的都是一些小难度的动作,主要是为了磨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