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瞻随即火力全开,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国库,连番的开始说服皇帝。
吱呀一声,门白打开,贺云昭脚下匆忙,她躬身道:“父皇,儿臣有事要禀报。”
曲瞻几人迅速行礼,“殿下。”
贺云昭略点头,视线从曲瞻身上划过,她轻笑道:“倒是巧了,儿臣前来也是为讲一讲这吃空饷的事,好好挑一挑蛀虫。”
这件事虽绕不过户部,但贺云昭并不愿意叫户部吃到最多的好处,以免户部为了银钱造假,倒不如引入御史台来监管。
李燧端坐龙椅之上,看着太子意气风发的展露自己锋芒,一言一行均为储君典范,不由得眼眶微红。
丰庆十七年,太子昭奏请立刑名公署,其署之职主司治安、察稽案事兼督门关,乃抽选数员以充任,朝官纷议,然百姓皆悦,其后力革积弊、涤荡歪风、百姓得安。
同年七月,户部请纠空饷,时左侍郎卢见宏闻之,心甚激切,员外郎曲瞻数忤太子,尊不以为意,犹气定神闲与之共议诸事。
及事毕,瞻心悦诚服,躬拜太子,太子曰:皆为社稷计也。
帝闻之,心甚宽慰,往先帝灵前取香秉烛。——《仁宗起居录十六卷》
“大家好,这里是小火历史,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曲瞻此人与文昭帝的相识,正在上学的初中生们一定学过这篇由齐钧所写的序,里面的曲瞻是个十足的反面角色,跳梁小丑!”
“但大家很少知道他自己还写了一篇道歉的文章,来表达自己歉意,不过这段历史加载比较模糊。”
“大家都知道啊,这个仁宗皇帝子嗣不丰,就文昭帝这么一个独生女,但因为就这么一个生怕是养不好,有传言说是以男儿身养在宫外能保她平安长大。”
“而当时曲瞻的祖父可是内阁成员之一,小火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个曲瞻是个心机狗,他可能已经认出来这是皇室独苗,于是立即写了文章道歉。”
“小火这里有一段历史真实记载,出自仁宗时期一位叫卢见宏的大臣,他与夫人彭易霞都是有名的学者,就爱好写点小文章”
“这个卢见宏写的一段夫妇日记里就提到与曲瞻同往御前奏空饷之事,出来之后,瞻与太子情好甚笃,二人首相抵手相触,瞻展颜而笑,此兄弟之谊诚厚也。”
“翻译一下,就说这两人头挨头,手碰手,也不知道文昭帝说啥了,这曲瞻就笑的跟一朵花一样。”
“同样是年少才高,同样的骄傲恣意,少年男女究竟有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呢?知道曲瞻究竟是不是文昭帝的男宠?请看下一回,探花郎的秘密!”
第126章
西南大街走到头往北面一转,有条巷子,因巷子口有一家卖笔墨纸砚的百年老店而得名文砚巷
巷子宽两丈半,地上砖石严丝合缝,一瞧此处居住的就是有些身份的人,北面第二户一进半的小院就是顾文淮家。
此处居住的多半都是外地调来的官,有些个家资但还算不上豪富,一来二去各家也都熟悉。
傍晚夕阳即将落下,巷子口还有余晖,顾母就搬着小板凳坐到巷子口不远处做些针线活,小小一个圈围了一群妇人。
她们一边看着四处乱跑的孩子,一边手里活计不断。
顾母手里活十分精细,做出来的鞋子一瞧就是有手艺在身的人。
顾文淮右脚稍宽,她就将鞋面放宽一点点,左脚脚趾头爱顶着鞋头,她就将这处多砸几下。
刘娘子不太会做活但是也伸手帮忙缠着线团,眼神瞄着跑开的孩子,她嘴里还抱怨几句,“这金耳坠也太贵了,我家二儿媳生了个儿子,我答应给她买一副耳坠来,可巧是叫老大家的听见了,闹着要一视同仁,这又是两贯钱出去,疼的我心淌血!”
顾母笑着回:“你就别炫耀了,大儿媳二儿媳都对你这么孝敬,你这是来刺我的眼呢!”
刘娘子笑的露出一口牙,“我哪敢跟你炫耀啊,你家文淮可是朝廷重臣,那最是得上面看重!你这院子不还是贵人送的嘛。”
顾母眼睛一弯,面上已经露出笑意,但人家捧一句,可不好直接接下来,她便道:“还是你日子好,孙子都好几个了,我家这个还没着落,我和他爹也不敢催,生怕耽搁了孩子。”
刘娘子玩笑了几句,她素来是个爱做媒的,但也不敢大包大揽给顾文淮说亲。
大晋的婚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这顾家看起来门第不显,但他家的儿子实在出息,如今在东宫做事,她手头可难有与顾文淮匹配上的人。
她眼睛一瞟看见了孩子被一队身着红黑衣裳的公署官爷给拎回来。
为首的男子膀大腰圆,一派粗犷之气,将小孩往地上一放,大着嗓门喊道:“谁家的小孩?怎么没看住?”
刘娘子哎呦一声连忙起身跑过去将孩子搂在怀里,“你个小兔崽子,都告诉你不准乱跑!”
领头的一瞧是个妇人出来,他便叮嘱道:“近来发现有拐子,孩子可要看住了。”
说罢还蹲下来吓唬小孩,“小孩,你要是再乱跑可就有拐子来抓你。”
这人看着一派粗犷,却是个啰嗦性子,对着刘娘子又是一番叮嘱叫教训,叫她看住小孩。
刘娘子听的有些不耐烦,她敷衍几句后很快抱着孩子回了巷子口。
她家男人是在顺天府做事,对刑名公署有几分不满,平日里在家就带了几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