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书盟

天心书盟>[亨利八世 > 莫尔的乌托邦(第1页)

莫尔的乌托邦(第1页)

初春的阳光穿透过议会大厅高耸的玻璃花窗,为众多神情肃穆的面庞覆上一层色彩斑斓的面具。在宗教改革正式于英格兰展开的第二个年头,国会正在进行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投票。室内的空气似乎凝固成了粘稠滞重的胶水,每个人都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压在肩头。

托马斯·克伦威尔站在议会大厅中央,声音沉稳有力:“诸位议员,《至尊法案》关乎我国王室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支持这项法案,就是支持英格兰的未来。长期以来,天主教会作为英格兰国内独立的统治机构,严重影响了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现在,是时候重新调整国家与教会的关系了。”

他环顾四周,目光锐利而坚定:“我们不是在反对基督教信仰,而是在重塑教会的角色与形象。教士的活动范围应该退回到神学领域,专心地侍奉上帝,而不应该插手世俗的政治权力。”

低沉却激烈的议论声在议会大厅内此起彼伏地响起。一位年长的乡绅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这是对千年传统的背叛!教皇的权威来自圣徒彼得的传承,他有权统治各国的教会,世俗的统治者们无权更改这一神圣的秩序。”

托马斯·克伦威尔平静地回应:“阁下,传统值得尊重,但不应成为阻碍国家前进的枷锁。在更早的时期,罗马教皇仅仅是罗马教区的主教,是许多分散在各地的主教中的一员。这些主教都享有“父亲”的称号,都秉承基督的意愿在各地传教。根据圣经,英格兰君主才是国内教会的最高首领,是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基督在地上的代表。女王陛下统治英格兰和英格兰教会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教皇无权提出异议。”

三十九岁的玛格丽特一世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大厅内每一位议员。她周身上下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面容平静无波,却令人难以揣测其下涌动的暗流。

“表决开始。”下议院议长宣布道。

议员们面面相觑,须臾,一条手臂在黑压压的人群中犹犹豫豫地举起,紧接着是另一条。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条高高举起的手臂都记录着英格兰历史的转折点。最终,在托马斯·克伦威尔精心的游说和玛格丽特一世显而易见的支持下,国会下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了这项由托马斯·克伦威尔主持与草拟的法案。

《至尊法案》正式宣布玛格丽特一世“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她和她的后嗣应当被视作为安立甘教的英国教会在尘世唯一领袖”,拥有处理宗教事务的全权。这一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君王在王国内的政治权威,也意味着英格兰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陛下,法案已获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微微躬身报告,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玛格丽特一世轻轻颔首:“通知全国各地,所有贵族、官员与平民必须在一个月内宣誓承认这一法案。”她吐出的每一个词语的分量都较往日更甚,“同时,告诉所有人,我们的改革不是对信仰的摒弃,而是对教会管理的重组。民众可以继续他们的日常礼拜和信仰习惯,只是现在他们的精神领袖不再是罗马教皇,而是他们的女王。”

“遵命,陛下。”托马斯·克伦威尔行礼应答,他的心中已经开始构思下一步改革的蓝图。

……

下议院通过《至尊法案》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引发了广泛的议论。绝大多数人选择顺从这一变革,然而也有人表示了强烈的抵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托马斯·莫尔。

这位长期受到玛格丽特一世重用的人文主义学者,以其学识和正直著称于世。他的著作《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赢得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广泛赞誉。托马斯·莫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与政治家,还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对信仰的坚持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

当他被传召进行宣誓时,朝廷上下都在屏息以待。有些人私下猜测,以托马斯·莫尔与女王的亲密关系,他或许会成为第一个宣誓支持的重要人物,为其他犹豫不决者树立榜样。但更多的人从去年托马斯·莫尔推辞大法官一职之事中嗅出了他与女王日渐无法调和的分歧,怀疑他会拒绝宣誓。果不其然,托马斯·莫尔坚定地表达了对于《至尊法案》的抗议。

“我亲爱的朋友莫尔,请你再慎重地考虑一下此事。”得到玛格丽特一世授意前来的第三代诺福克公爵托马斯·霍华德低声劝道,“这关系到你的前程,甚至可能影响你的安全。在英格兰,谁不服从女王,就没有好结果。”

托马斯·莫尔眼神坚毅:“公爵阁下,我已经再三思索了,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在我心中,教会的最高领袖只能是罗马教皇。我尊敬女王陛下,愿意在世俗事务上效忠于她,但在精神领域,我必须遵循我的信仰。”

托马斯·霍华德面色凝重:“莫尔,你确定要这样做吗?我怕你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托马斯·莫尔微微一笑:“良知是不能被政令所改变的。如果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信仰的自由,那么我将无法面对上帝,也无法面对内心的拷问。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奴隶,如果他肯付出代价,也能享有自由。”

当消息传到玛格丽特一世的耳中时,她正在书房中批阅文件。听完汇报,女王长久地沉默了,手中的羽毛笔停在半空中,墨水滴落在纸张上,晕开一片黑色的污渍。

“陛下,托马斯·莫尔的行为已构成对王权的挑战。”托马斯·克伦威尔一手提拔的检察官理查德·里奇提出建议,“拒绝宣誓国会通过的法令可视为叛国罪。应当对托马斯·莫尔从严处理,以儆效尤。”

托马斯·博林也在一旁附和道:“如果连莫尔爵士这样的重臣都可以公然抵抗陛下的命令,那么《至尊法案》所维护的王室权威将荡然无存。”因为托马斯·莫尔拒绝参加他与伊丽莎白·都铎的正式婚礼以及加冕典礼,视他为“玷污英格兰王室光辉的异端”,这两位大臣的关系已是水火不容。

玛格丽特一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莫尔爵士一直是我尊敬的人,他卓越的学识和对人文主义的贡献唯有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可与之比肩。尽管我对他的决定感到遗憾,但我理解他的坚持。”她将沾了墨水的文件推到一旁,“我要亲自去见他一面。”

……

次日清晨,玛格丽特一世轻装简行,只带了首席女侍官多萝西和几名亲信侍卫,亲自前往托马斯·莫尔家中。这是一座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小巧而典雅的宅邸,屋舍四周的园圃内种满了托马斯·莫尔精心照料的花卉和果树。

托马斯·莫尔的妻子爱丽丝·米德尔顿诚惶诚恐地将玛格丽特一世迎入会客室,他的原配珍·考尔特留下的长女玛格丽特·莫尔为玛格丽特一世端上酒水和点心。托马斯·莫尔听闻女王到访,立即整肃仪容,前来觐见。玛格丽特一世带着随和的笑意称赞了爱丽丝·米德尔顿夫人的手艺,又一一见过了托马斯·莫尔的孩子——他与原配珍·考尔特所生的玛格丽特、伊丽莎白、塞西莉和约翰,收养的玛格丽特·吉格斯和另一个女孩,她以托马斯·莫尔的继妻爱丽丝·米德尔顿的名字命名。

玛格丽特一世表达了对于托马斯·莫尔的女儿们展现出来的出众才华的惊喜,随后得知他希望女人和男人一样聪明,所以他教育女儿的时间和精力与花费在儿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是一样的——这在当前的时代可不多见。寒暄过后,玛格丽特一世提出要看看托马斯·莫尔亲手打理的花园。两人来到园中漫步,看着阳光穿过枝桠在地面投下树干的阴影。

“托马斯,多年来你一直是我最信任的顾问之一。”玛格丽特一世坐在石凳上,望着远处的泰晤士河,语气温和却带着无法掩饰的失望,“你近期屡屡反对我的态度让我感到着实意外和痛心。”

托马斯·莫尔恭敬地站在一旁:“陛下,我对您的忠诚从未动摇。然而,信仰是人与上帝之间最私密的契约,即使是尘世间的君王也无权干涉。”

“但这不仅仅是宗教问题,托马斯。”玛格丽特一世锐利的目光刺向他,“这是关乎国家主权与政治独立的政治决策。罗马天主教廷长期以来干预英格兰内政,榨取我们的财富,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我理解陛下的苦衷,但方法或许有所不同。”托马斯·莫尔谨慎地回应,“改革可以在保持与教皇联系的前提下,在天主教内部进行,而不是倒向异端思想。”

玛格丽特一世站起身来,走到一棵已冒出新芽的苹果树下注视着枝头:“托马斯,我欢迎人文主义的思想,一直视你为亲信大臣。”她的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惋惜,“但值此改革的关键时刻,我已无法继续容忍政敌的存在。”

托马斯·莫尔微微低头:“陛下,我理解您的想法,也请您理解我的坚持。信仰不是可以随意更改的衣服。”

“那么,你现存的职位——”

“我会主动请辞。”托马斯·莫尔平静地说,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结果。

玛格丽特一世注视着这位老朋友,眼中闪过一丝不忍:“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不会继续追究,托马斯。但你必须明白,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的支持者,而不是持不同政见的批评者。”

“我理解,陛下。”托马斯·莫尔微微一笑,“或许离开尔虞我诈的朝堂,从此专心于我爱好的写作也是一种幸福。”

“也罢,但你聪慧的女儿们可以接替你继续为王室服务。我的多萝西近年来一直在哀叹她的体力不济,她比我还年长好几岁,或许我该遵从她的意愿,让她早日开启安宁的退休生活。”玛格丽特一世在方才扫视过托马斯·莫尔家中优雅却难掩朴素的内饰后,便对这位贯来以替劳苦大众伸冤为己任的大臣的经济状况心中有数,“让你的大女儿先跟着多萝西学习几年,也好在她退休后接过她的职位。你的二女儿有着和我的外甥女贝丝一样的名字,就让她跟着白金汉的伊丽莎白小姐吧。至于你的小女儿,等到我的儿媳玛丽从苏格兰归来,我会为她在玛丽身边安排一个位置。”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