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呆呆傻傻的小矮人肯定是中国特使。
朝日新闻社本想装死,奈何民众反响强烈,社会上风言风语刮的像狂风巨浪。偏生随后几天周青峰非常活跃,且喜欢跑到皇居拉大正一起到市井体验生活。
报社必须报道报两位“国家元首”的活动,免不了再次刊发元首间的见面照片,但如何用文字描述是个难题。
周青峰拉着大正全家去小学,跟平民家的孩子一起嬉戏玩耍——四五个孩子可以爬到他身上玩,大正只能在旁边发傻。
周青峰可以在天不亮就出门,问候清晨扫大街的环卫工。大正全家也被他从被窝里拖出来,顶着晨星和雾气跟陌生人握手。
握手前,大正不知道对面是扫大街的;环卫工也不知道冷不丁冒出来的是天皇陛下。等到报纸刊发头条新闻,东京市民才愕然发现……
自家天皇的神性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还真就瘦瘦小小,其貌不扬。
上位者的威严往往是距离产生的,一旦距离拉近到能看清毛孔,依靠血统和身份获取的阶层差距会迅速消失。
至于周青峰,他在跟掏粪工握手,详细询问底层的薪资、家庭、住房,连带日常琐事都问。有时问到兴起,他会把某个部门的管理者喊来现场开会。
基层狗屁倒灶的事特别多,日本又是官僚主义极其严重的国家。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会在繁文缛节和文山会海中虚耗时间。
周青峰带着大正下基层的第一天,就发现东京贫民区的清洁工人手不够,工具不全,下水道急需疏浚扩建。
于是周大爷以天皇的名义把东京环境卫生署的七八个高官叫过来,众目睽睽之下一脚将他们踢进灌满污秽、散发恶臭下水道。
大正就在旁边看着,裕仁皇太子也在发呆。贞明皇后穿着华丽的和服,被十几号侍女簇拥,想躲却躲不开,恶心到快晕过去。
周大爷指着环卫署官员的鼻子,大骂道:“我作为‘东纪委’的书记,为全东京平民的健康考虑,命令你们要么亲自挖通下水道,要么快点做出决策提升环卫效率。”
平日锦衣玉食的日本官僚哪里遭过这个羞辱?简直头颅炸裂,恨不能淹死在下水道的污水中算了——等等……不行。死在下水道太丢人了。
东京,荒川区,前门町,一条无名的排污下水道连个盖都没有,不比整治前的帝都龙须沟好多少。
町市的街道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周围的民众全涌过来看热闹,维持秩序的警察急得满头大汗。
大正一家欲哭无泪,想走却走不掉。宫内厅的侍从慌的跪在周青峰面前,请求给天皇一点脸面。
可日共派来的纠察队员和政委却欢欣鼓舞,兴奋的脸庞通红,只恨不能把大正也踢进排污下水道里。
围观的人群彼此交谈,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心情。要说心花怒放有点太夸张,但颠覆认知却是必然。
环卫署的官员这才知道自己碰上硬茬,跪在地上把脑门磕出血来,发誓立刻整改——周青峰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发誓有用还要实干做什么?
当地居民、环卫工人、部门官员,少不了的大正,席地坐下一起讨论,必须想出个针对东京的整体环卫规划来——不能胡想,周大爷在旁边审核。
消息传到首相府,三浦对前来通报并请他出面制止的官员摇摇头,“你们还是想想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吧。
接下来,周书记会带着天皇到处跑的。他的目标很简单,树立自己的威望,打击天皇的形象。你们真想帮天皇陛下,就得把工作做好。”
都说人受激励过于强烈,犹如被抽一鞭子。当周青峰挟天皇以令众官,就犹如把整个东京官僚体系给抽的体无完肤,好似经历惨烈的虐战。
环卫署头一个倒霉,成为瞩目焦点。隔天公交署被拉去接受鞭策,要求解决民众出行难的需求。
再隔天厚生劳动省因为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的问题,一票高官被拉去满是药水气味和蒸腾热气的缫丝车间一日游。
缫丝车间又闷又热,真不是人待的地方。大正进去不到半小时就忍不住向周青峰开口,“这里环境真是太糟了。”
“可缫丝女工每天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十二甚至十六个小时。她们不但薪水微薄,一旦受伤或生病还将被立刻开除。”
周青峰说得怒气冲冲。
“我们都知道要投入巨资改进技术,提供舒适工作环境和足够的薪资,让劳动者能长期工作,有钱去消费更多工业品。
现在的日本在劳动权益保护上还不如中国,压榨出来的财富流进少数人的腰包,底层民众愿意跟你们走才怪。”
东京官僚被骂的狗血淋头,如遇蛇蝎,官不聊生。很多常年积弊几天功夫予以革除,就连官员间开口说话都少了很多客套。
因为浪费时间真的被安排去挑大粪。
撇除刚开始慌乱和不适,东京居民慢慢发现“东纪委”的书记阁下确实是个强力而果决的人——虽然他干事的方式不咋地,但真能解决问题。
“东京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招牌是响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