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昭继续道:“不如每次打五个,待手养好之后再打。”
相信在长久的挨罚过程中,安王太妃即使不恨自己儿子也会恨自己丈夫。
如果没恨,那贺云昭愿意在心里赞她一声好贤妻。
苗皇后挑眉望向贺云昭,贺云昭腼腆的笑笑。
苗皇后道:“是极,如此也算照顾大嫂了。”
她笑着道:“好孩子,你在翰林院时也是常常为陛下分忧,日后多来太极殿才好,有你这样聪慧温和的臣子在身边,陛下处理朝政必然更加轻松。”
李燧伸手握住皇后的手,他笑着赞道:“有小贺修撰这样臣子在身边,是朕之幸事。”
只是……他犹豫着看向裴泽渊,“泽渊你对如此处理还满意吗?”
他对安王太妃心生怜悯,但毕竟泽渊是苦主,他若是不同意,那也不必给安王太妃恩典了。
裴泽渊扭头看了贺云昭一眼,虽然不知道为何突然宽恕了安王太妃,但……他道:“没有异议。”
呃……贺云昭勉强笑笑,怪不得陛下同意,原来没明白意思……
她抬眼与皇后相视一笑。
第67章
举凡富贵人家,即使子孙不上进败掉了家业、府内库房空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都绝不会叫外人瞧出端倪来,活的就是一个面子!
更有一个内情,那便是家中若是真显露出败落之像,那落井下石的人绝对比雪中送碳的人多。
但凡是有个机会,人家也不会把这个机会给这种人家,因为家道中落,给了都怕你拿不住这机会。
何况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单纯的付出可是绝对不存在的。
就如贺家一般,家里的成年男人都没了,只留下贺云昭这么一个‘男娃’,一眼能看到的落魄,想粉饰太平都不行。
一开始几年还有贺老爷子与贺父的友人常遣人来关怀几句送些补品玩物来,但时间一久,有的外放出京,有的遭了难处境还不如贺家。
有两家倒是留在京城,只是时日久了难免淡忘,贺家不能提供任何助力给他们,这联系便渐渐断了。
待到贺家重新有了起来的苗头后这两家再次上门送节礼,贺云昭自然也没有拒绝。
虽则多年不曾联系,但不能否认,在贺云昭年幼时这两位世叔还是提供了许多帮助的。
贺云昭进入翰林书院念书他们也是各写了一封信与书院师长推荐贺云昭。
那时已经两年不曾走动,贺家没有贸然派人上门继续联络,只是由贺云昭写了一封信感谢两位世叔。
若是贺父有个兄弟,即使再不成器那贺家也会拼命的将人扶起来,来掩饰家中的败落。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可见这面子之于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于安王府来说也是如此,此事到底是裴泽渊动手在先,即使安王有些过错,但他可是宗室亲王。
裴泽渊一个公主之子竟敢如此冒犯,不敬至极!
更别说拉着宗室一大堆亲戚往御前奏对竟还叫裴泽渊逃脱了惩罚,安王太妃甚至还因此被罚了五十个手板,令安王府颜面扫地。
若是不能将这面子找回来,那么安王府日后也不必再想着如何为李晖争夺皇位了,干脆全家去庄子上务农,还能博一个淳朴的名声!
李煌暗自思量该如何报复裴泽渊,只是还有一件需处理好。
那就是如何安抚贺云昭!
贺云昭在文坛有赫赫声名,不少文人初到京城若是有些门路都会前去拜访,比起那些年纪大地位高的大儒,贺云昭年纪更轻。
且如果他有时间的话也很愿意同来拜访的各地年轻学子说几句话鼓励一番。
对待这样一个无权但是声名斐然的文坛青年领袖,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但李晖已经留下了坏印象,实在是难以再次出面。
李煌只好领上自己的小儿子李景一同前往襄王府请老爷子帮忙说和。
贺云昭到襄王府时面上冷肃,神情不悦,她上前拱手问安,“祖祖。”
扭头又看向老安王李煌,她唇微抿,一副不屑与之为伍的样子,她道:“不知老王爷有何事,在下翰林院还有公务,还请谅解。”
果然是清高,李煌心道,清高正直的文人最好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