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粮草的官员军官在幽州城的驿馆下榻。
轻松完成任务的冉闵脸色兴奋,步履匆匆的来跟李贤禀报:“侯爷,成了!我以为还要费点儿手段,没想到运粮的老家伙很识时务,他一听我是侯爷的人,直接就答应了。哈哈……要不说侯爷您面子大呢?”
冉闵一副扬眉吐气的模样,全然不再是曾经那个任人拿捏,被迫离开军队打铁的小军官了。
李贤也淡淡点了点头,粮草这东西谁都不会嫌多,既然送给纳兰吹雪的粮食打他这过,李贤怎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与此同时,杨国忠完成圣命,也回转东都。
朝会刚刚开始,杨国忠亲自向女帝汇报北镇的情况。
“得陛下天恩,而今北境一切无恙。百姓安居乐业,官场清流汇聚,大家无不感谢陛下恩德,此乃天佑我大唐,亦是陛下治世之功!”杨国忠递上折子,对女帝的吹捧恰到好处。
女帝点点头,随手翻看折子。
杨国忠站着静候圣意,然而不等女帝说话,就有御史出面:
“陛下,臣要弹劾一人!”
“哦?爱卿要弹劾谁啊?”女帝将折子放到一边,眼神轻飘飘在御史和杨国忠之间扫了一下。
很明显,女帝早就知道了所谓弹劾的对象。
“臣要弹劾的正是右相,杨国忠杨大人!”御史义正言辞,一手指着杨国忠大骂,“杨国忠,你身为右相,代天子巡狩北疆,你本该肃清吏治,赈济百姓,可你呢,向陛下隐瞒灾情,此乃欺君之罪!北境那些贪官你不光只字未提,还给他们升迁调任。杨国忠,你眼里还有朝廷,还有陛下吗!”
“怎么回事儿?北境有灾情吗?老夫怎么不知道?”
“不知道,别看我,我也是适才听闻。”
“会不会是蛮夷的奸计啊?自从纳兰氏跟李贤沆瀣一气,北境就没几天安生。”
……
御史话音刚落,朝中已经议论纷纷。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北境发生的事情,也有人第一反应是此事跟纳兰吹雪,李贤脱不了干系。
“杨大人对朕忠心耿耿,你要弹劾他,可有证据啊?”女帝板着脸,面若寒霜。
御史闻言却是一喜,双手将一封厚厚的折子递了上去:“启禀陛下,臣所参之事,证据确凿,请陛下明鉴!”
“呈上来!”女帝一伸手,高力士已经小跑着,将御史的奏折送到女帝手中。
女帝翻看着折子,这东西正是武承嗣亲笔所写,从边关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御史台。
左都御史牵头,最终派出这名和大人牵头,弹劾杨国忠。
“陛下,既然已经证据确凿,杨国忠这老贼欺君罔上,就该严厉惩处!不能因为他是右相,陛下就包庇他。臣恳请陛下降旨,严办此案!”武三思瞬间嗅到了风声,跟着御史站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