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尔街11号的大楼,纽约证券交易所。
这里设有主厅、蓝厅、“车房”等三个股票交易厅和一个债券交易厅,是证券经纪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场所。
现在的交易所内没有电子显示屏,没有自动计价器,只有一个个交易柜台。交易员们会将不同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和数量写在黑板上,供交易对象参考。
最新的电报电话传真机首先用于此地,铃声不断。
随着欧洲战事紧张,美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投机热钱潮水般涌入股市,推动美国财团下属企业的股价疯狂飙升。
交易员们带着纸笔,在不同柜台间来回跑动,满地都是记录价格和交易数额的纸条。每张纸条往往代表几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股票交易。
远离战争的美国享受股市的繁荣,这不仅仅影响纽约等繁华大城市,就连诸多美国乡村也出现大量股民。
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股票,所有专家都在媒体宣传一件事,欧洲的战火至少还要持续两三年,股市也将冲刺新高。
股市仿佛不会疲软,永远热闹。
就连威尔逊总统都信誓旦旦的向全国民众保证,美利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未来必定更加美好。
面对上涨的股市,银行非常大胆的给证券机构发放贷款。美国财团的掌控者们发现把钱投资到实业的回报远不如投入股市,后者的效益明显更高。
有些企业为了宣传自家盈利,干脆把工厂高价出售给中国的消息也放出来。股民往往不知道自己投资的企业已经成了空壳,但知道这些企业的股票在疯涨。
某些上市企业没有任何业绩,只需炒作概念就能吸引投资。
投机商们纷纷加高杠杆贷款购入股票,坐等升值。只要欧洲战事不停,股市涨势就不停,他们就能大赚特赚。
但在1918年10月9日,一股莫名的力量经电话线和传真机闯入交易所。交易柜台的电话铃一直在响,不断有抢手股票被出售。
通用汽车、美国钢铁,杜邦化学,巴斯造船,大西洋货运,加利福尼亚石油。最开始一小时,所有出售的股票都被飞快接手,交易热度不减。
但当上午交易时间结束,敏锐的交易员发现一丝不对劲——今天股票换手率非常高,但股价并没上涨。这意味着有大量股票被持有者出售。
但股市的狂热掩盖了异状。
当下午开盘,电话铃依旧响个不停,买卖数量持续增加。华尔街附近的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没有放过任何发财的机会。
9日当天,股票交易额超过五千万美元,达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峰值。当晚的报纸和电台将这个数字当做股市继续攀升的信号,引发全美更强烈的关注。
10日,11日,股市交易量持续放大,但股指不升反降。
一股不安情绪在交易所内蔓延,总算有机灵点的交易商察觉到情况反常,开始默默的降低自己的仓位。
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12日周末,股市歇业两天,所有交易停止。
在14日股市重启,上百万股的卖单涌入,将股指打了当头一棒。
交易所下午停止交易前,一个消息从伦敦传向全世界——英国承认自己在东南亚殖民的非正义,准备跟中国停战。
简短的新闻稿犹如平地刮起的飓风,骤然间席卷整个世界。
巴黎、柏林、罗马、维也纳、圣彼得堡、纽约、华盛顿,列强高层和外交人员第一反应是“今天提前过愚人节”?
就连英国诸多驻外使馆也被蒙在鼓里,直到各路电话汹涌而至,外交官们方才把电报发到伦敦外交部询问消息的真实性。
毫无疑问,消息是真的——英国不想打了。
闻此讯息,普大帝跌坐在自己办公室的椅子上,脑袋完全空白。他不知该如何思考,已经无法预想后续。
英国除了开战动用海军跟德国硬刚一波,就再没出力。确认搞不定德国后,英国佬这是要及时止损。
沙俄高层从尼古拉二世以下,官僚和军队完全懵了。俄国外长冲到英国驻圣彼得堡大使馆,咆哮的质问英国为什么背弃盟友?
英国驻俄大使也说不清出了什么事?只能被俄国人指着鼻子骂了一个钟头。
正跟德国搞静坐战争的法国政府立马明白自己被出卖了,都没力气去骂英国佬毫无契约精神,只能立马联络欧美各国以及中国政府搞清状况。
法国被选者倒是能猜出大概,但也没想到英国佬说停战就停战,对盟友没透露一点消息,简直卑劣无耻之极。
但相反的,法国佬也在庆幸自己没在战争中煎熬太久,至少没把全国一半的年轻人送到战场的绞肉机中,目前消耗掉的不少都是从北非来的外籍军团,国家元气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