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食屋的晚餐》,近万字的短篇小说,日后中华文明圈的所有中小学生要大段背诵的课文。
这篇又长又难的文章会出现在语文、历史、政治等多个科目内,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思想、历史背景、政局变革。
十几岁的孩子怎么懂那么多?只要碰到关于这篇课文的考题,无不骂死作者竹下伊之助为什么要写这么讨厌的一篇文章?
后来被塑造成爱国作家的竹下先生当初只是想混口饭吃,写文赚稿费而已。他以自己为主角,描写一个“尊皇派”走进底层洋食屋的吃晚餐的过程。
全文有多次情绪转折,用直白却锐利的笔触描写变革时代的日本底层人民,犀利鞭挞了高高在上的日本权贵,也反映了民众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喜悦和感激。
同时文章还写出作为知识分子的主角是何等迷茫。他既不了解平民百姓,也不了解封建权贵,最终落得被人民冷落嘲讽的境地。
至于文末出现的高大背影,其低调又稳重的形象如旋风般席卷整个日本,是此后几十年日本民众刻在脑子里的记忆符号。
这篇文章刊发后引发日本全社会震动,之前少有文人用剖析内心来反映当前社会现状,更没谁能大胆写出自己阵营转换的心路历程。
竹下此文一出,一时洛阳纸贵,日本“尊皇派”在舆论上被重创。大批遗老遗少痛骂他是“无耻的稿费骗子”“卑劣的叛国者”“东纪委跪舔者”。
日本批判文学界则迅速刮起一股风潮,一大堆批评文学家迅速转变文风,从单纯的给政府找茬变成用纪实笔调描写社会变革。
赚钱嘛,不寒碜。
事后竹下先生痛骂自己的同行——我只写了一篇《洋食屋的晚餐》,跟风恰烂钱的人立马炮制出几万篇类似的文章,不到一个月就把这个题材写烂。
这叫人怎么活?
至于周青峰,他真的是夜里外出散步,无意间走过那间简陋洋食屋。等他回到“东纪委”的办公室,又是一堆文件等着批复。
“我怎么走到哪里都有批不完的文件?”
周青峰压根不知道自己随便出去溜达消食,居然也能惹出事来。他来日本就是为了躲避文山会海,可到了东京还是逃不掉。
第一份文件,是日共代表请求简化入党考察手续,尽快在全日本扩大党组织,吸收更多人加入。
“呵呵,当入党成为一件安全而时髦的事,投机分子就想挤进来。”周青峰嗤笑的写上自己的批复意见。
“不加甄别的吸收人员,只会弱化党组织战斗力,消耗党最宝贵的威严和信用。大而无当的党更是虚耗人力物力,变成泥足巨人,毫无意义。”
党是志同道合者的集合,是携手同行的互助。若是混进一堆贪生怕死,只想升官发财的家伙,有个屁用。
否了。
第二件,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发来的。
“凤翔”级五号舰“蒙古”号正式下水,六号舰“东瀛”号即将结束舾装。中国海军选派的接舰人员已经抵达,即将在日本海军协助下驾驭这两艘近三万吨的舰队航母。
这就是中国战后优待日本的好处。
英美在过去五年给日本投资几十亿美元,重点加强其军工建设。光是长度三百米的大型船坞就造了两个,最新的造舰技术近乎无偿的供给。
日本的航空、车辆、机械、造船、化工、钢铁等行业获得迅猛发展。虽说国民没获得啥好处,但工业和军力获得大幅增长。
可世界大战一开打,英国向中国宣战,日本新政府随即宣布欠英国的几亿英镑债务全给赖掉——支持军国主义的不义之债不予偿还。
英国佬先吐血三升。
日本大藏省甚至盼着美国是不是也向中国宣战得了,几十亿美元债务就全作废。
庚子赔款的本息加一起才十亿两白银,折合七亿五千万美元。小鬼子等于白得好几个庚子赔款,巴不得呢。
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发来的报告是大型厚尺度自动焊接机安装测试成功。
这玩意是集合了中美德日四国技术人员合力完成的,专门用于万吨以上舰船的船体制造。
其核心是一台三千个晶体管的计算机,利用打孔纸带编程,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复杂工况,不规则曲面的数控焊接。
同款设备在中德各有两台,用于重型装备和机械的制造。其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提升四五倍,且成本和良率大幅改善。
在横须贺造船厂安装这种大国重器,是确定日本已经尽在掌握,且要高效利用其工业设施和技术人才。